中西合璧的向道文化
李应德
向道谓何而立所?我们不能含糊,务必清楚,务必明白。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便是愚蠢的军队”。向道所不应是愚蠢的,应当成为有智慧的律所,要做有智慧的律所,就必须有文化,就必须文化先行。因此,我认为向道所是以文化而立所。
有人说:“中国文化主心,西方文化主物”;“中国文化主静,西方文化主动”;“中国文化是精神文明,西方文化是物质文明”;还有人说:“中国文化是大米文化,西方文化是面包文化”等等。一个民族应有其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应有其自己的文化,一个企业应有其自己的文化,我们向道所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几年来,我一直在想向道所应有的文化,进入万象城后更加迫切。向道所的方向在哪里?向道所以什么为凝聚力?向道所的价值追求在哪里?向道所的是非在那里?这些都需要向道文化来回答。
向道文化,我认为应当包含两大文化:一是道文化,二是法文化。这里的“道”是指自然之道,道文化是指崇尚自然规律的文化。这里的“法”是指社会规则,法文化是指遵从社会规则的文化。我们提倡“大道至简,小道至精”,大道崇自然规律,小道从社会规则,大道即大格局,小道即关键细节,大格局至简至大,关键细节至精至细。我总认为:大格局与关键细节决定成败,向道所的大格局是“敬天爱人”,向道所敬自然之天、正义之天、法律之天,向道所爱天下之人、暖服务之人、安向道之人。向道的大格局就是大自然之道,而向道的关键细节是“一二三四”,“一”是指“一个工程”即“律师(法律人)培训工程”;“二”是指“二个业务流程”即诉讼业务流程和非诉业务流程;“三”是指“三个举措”即向道讲坛、向道媒体、向道产品。“四”是指“四个目标”即执业规范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精细化、律所品牌化。
向道文化即包含自然规律又包含社会规则,向道文化博大精深,非常具有内涵的文化。因此,我们在践行向道文化时,应当注意三个融合,一是中西融合,二是古今融合,三是知行融合。中国文化注重于整体,西方文化倾向于精细,传统文化有人类的积沉,现代文化反映时代的先进,不论是古今文化,还是中西文化,我们都要知行合一,知之为知之,扩大知的范围,更重要的是知变为行,知与行一致,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我们在践行向道文化时,应当注意四大途径:闻道、悟道、行道、向道,通过闻道解决知的问题,通过悟道解决心的问题,通过行道解决行的问题,通过向道解决信的问题。
我们生做向道人,死做向道魂。向道文化是向道人的魂魄,向道文化需要向道人不断的挖掘、践行、传播、发展,并扩展其形式,丰富其内涵。向道人既要学习老子的深刻与智慧,又要学习孟德斯鸠对法的追求与探索精神,既要学习唐玄奘的坚忍与博大,又要学习伟大律师丹诺正义的追求。同时,也要学习先贤圣人,古今法律人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学习当代的思想家、法学家、法律人的先进思想和行为。近来,我越来越有这样的感受“世上风云任它去,恒下一心向道行,人间得失不去问,只做终生法律人”。我想每个向道人都应当大道至简,不去问得失,任随风云去,应当一心一意向道行,一心一意做法律人。
互信文化
《互信文化》完成于2006年,十多年过去了,一字未变,仍然是向道律师的向导。本文从互信文化的提出、根源、内涵和培育四个方面阐述这一思想体系,提出在学习中培育大视野,在实践中培育大胆识,在反省中培育大胸襟,在互动中培育大情操。
一、互信文化的提出
中国传统的信用文化是以“诚信文化”为核心。无论是儒家,还是墨、道、法等其余诸子百家,无论是先秦哲学,还是宋明理学,都是以“诚信”为主轴表达信用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学者和有识之士在呼吁建立“诚信社会”,然而,收效甚微。当今中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适应这个时代的信用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究竟需要什么?笔者认为:当今时代的信用文化的核心应该从“诚信文化”向“互信文化”拓展,“互信文化”是信用文化的核心文化。“诚信”是一种道德的要求,它注重人格的力量,它的流向是单向的,它是一种静态的信用文化;而“互信”除了有道德的要求,还注入了智慧的元素,它注重人格和智慧的双重力量,它的流向是双向的、互动的,它是一种动态的信用文化。因此“互信文化”相对于“诚信文化”,更具有时代特征,更接近生活实际,更容易被人接受,更能成为社会认同。
二、互信文化的根源
我们在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它们究竟靠的是什么,答案是科学,是科学让人与自然建立互信。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人什么时候蔑视科学,自然就会惩罚人类,人与自然失去信任;人什么时候尊重科学,人与自然就会和谐相处,人类也得到进步与发展,人与自然互信共生。因此,科学是人与自然互信的媒介。科学警训:人和自然必须互信,这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必然和要求。
我们在思考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时,它们究竟靠的是什么,答案是法律和道德,更偏重于法律,是法律为社会提供了行为规范。人们的生活活动、生存活动都是在遵循着这些规范,人们什么时候违反法律,就会遭到社会的惩罚,通过惩罚效正人的行为,zui终符合社会的规范;人人都遵纪守法,人与社会就能形成互信,社会就会和谐。因此,人与社会的互信是主要是靠法律来完成的。
我们在思考人与人和谐相处时,它们究竟靠的是什么,答案也是法律和道德,更偏重于道德,是道德提供了人与人间的行为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必然遵循这些行为规范,人们什么时候违反这些行为规范,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惩罚和道德舆论的谴责,付出昂贵的代价;人人都遵从社会约定的道德规范,人与人就会和谐相处。因此,道德人与人之间互信的基础。所以,人与人的互信是靠法律,更靠道德。
我们在思考人的“本我”和“超我”协调统一时,靠的是什么,答案是信念,是信念促使人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当一个人缺乏信念,就会永远停留在“本我”上,甚至可能导致人的“本我”消亡,走上不归路,而“本我”向“超我”的跨越,必须靠信念的支撑。因此,“本我”与“超我”的互信是信念。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讲求科学、尊从法治、注重道德、崇尚信念的时代,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互动,信用文化的丰富,迫切需要时代的选择:从传统的“诚信文化”为核心的信用文化转化为以现代“互信文化”为核心的信用文化。
三、互信文化的内涵
互信文化是指人们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共同追求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一种信用文化,互信文化是信用文化的核心文化,信用文化是建立信用体系的重要支柱。
相互信任是互信的基础。戴维•威斯格特曾说过“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那个人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相互认同基础上,只有相互的认同,才能委任和托付,在委任与被委任,托付与被托付之间进一步巩固相互认同,有了一个稳定的相互认同感,就非常容易建立起互信。
相互尊重是互信的关键。 尊重不是口头上的甜言蜜语,而是融化在灵魂里的一种意识。尊重是双向的,你能给人尊重,别人也报以欣赏,你若予人轻视,别人定还以鄙薄。所以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美德。相互尊重是人与人之间认同对方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行事风格、个人人格。世界上无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也无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人,人与人间有年龄、性别、性格、生理、心理、社会阅历等差异,相互尊重的前提就是认同这些差别,通过欣赏、包容的态度来认可对方,才会创造出一个愉快合作的人际环境。因此,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建立互信。
相互沟通是互信的手段。沟通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方法。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盲区,有许多误会,有许多利益差异,有许多社会角色不同;沟通是求同存异的办法,利用沟通这种方法,可以缩小认识的差异。人与人要共处,要和谐共处,就需要沟通;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营造和谐的气氛;有了和谐的气氛,才能形成人们相互认可。人和人之间,无论传递什么样的信息,都需要沟通;现代的社会尤其需要沟通,只有沟通才能驾驭组织、协调团队,才能团结人、凝聚人,才能形成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远景;有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远景,才能形成整个团队的共识;有了团体的共识,就会巩固人们相互间已有的共识,达成新的共识。因此,沟通是人们求同存异的好方法,是实现互信的好手段。
相互理解是互信的保证。人与人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是有较大的差异,横看成山,纵看成岭,是常理。人与人要共处,要和谐共处,就需要理解。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感受,这就是理解的不同,每个人对一种事物的诠释都不一定相同,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物的感受体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一种理解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是从对方的角度,对方的想法,对方的利益去思考问题。他思考出来的问题,往往会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共同点的取得,为共识提供了保障。有了共识,理解就不成问题了。理解不成问题,互信就容易建立起来。互信的实现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信任、尊重、沟通、理解生人和,“人和”生互信,互信成信用。
四、互信文化的培育
(一)在学习中培育大视野
人们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不断吸取前人和他人的间接经验。每个人生命和时间都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和生命中,智慧者总是勤奋地学习,珍惜人类已有的丰硕成果,珍惜人们已经总结出的间接经验,在这些成果和经验基础上前行,在这些成果和经验基础上拓展视野。互信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是一种发展的文化,互信文化也只有开放和发展才具有生命力。开放和发展的文化,需要大视野。因此,培育互信文化,必须在学习中培育大视野。
(二)在实践中培育大胆识
实践是人类探索真理和实现真理的过程,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实践,也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生活在真空里。世外桃源,只是一些人梦寐的理想生活,那是仙人的福分,凡人没有这种福分,我们都是凡人,都需要实践,都需要去探索真理,都需要去实现真理。真理的探索和实践需要“胆”和“识”,有胆有识才能让真理前行。大真理就要大胆识,互信文化就是一个大真理,因为它是中国几千年传统的诚信文化为核心的信用文化转化为以现代互信文化为核心的信用文化,它是建立现代信用体系的核心文化。因此,培育互信文化,必须在实践中培育大胆识。
(三)在反省中培育大胸襟
人类的进步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进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曲折,总有反复,总会犯错误。人类的进步,也是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结果,在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进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有曲折,总有反复,总会犯错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人类在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过程中,为了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惟有反省,惟有经常反省。反省是痛苦的,它需要勇气和胸襟,小反省小痛苦,大反省大痛苦。互信文化是一种逐渐深化的文化,是一种逐渐丰富其内涵的文化,更是一种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化。人类需要互信,人们实践互信文化,需要大反省,大反省需要大胸襟。因此,培育互信文化需要在反省中培育大胸襟。
(四)在互动中培育大情操
人与自然、社会、他人都是互动的,只有它们的互动,世界才充满生机活力,只有它们的互动,世界才丰富多彩,只有它们的互动,世界才进步发展。但是,互动不是乱动,人类所需要的是有规律的互动,要使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互动有规律,它们之间就应该取得互信,取得互信的过程是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互信所追求的是人类社会的大得,在人类追求大得的过程中,有时会需要互信的主体失去所得,失去所得需要情操,需要大情操。因此,培育互信文化,必须在互动中培育大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