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芯片短缺影响,引发了全球范围内汽车企业产品交付出现延期,国内汽车市场也受到波及。据乘联会预测,今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受缺芯因素影响将减少150万辆左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国内汽车企业的交付量出现下滑,甚至出现消费者缴纳定金几个月后仍无法提车的情况,同时,由于一些车企与消费者签署的汽车定购合同缺乏规范性,进而导致一系列合同纠纷事件的发生,引发消费者集中投诉。
汽车合同纠纷逐年递增
自主品牌占比高
事实上,在国内汽车市场中,汽车合同纠纷问题长期存在,与其相关的投诉问题大体上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据车质网数据显示,“提不到车”和“定(订)金纠纷”在汽车合同纠纷投诉问题中占据绝大部分比例,是消费者抱怨多的两类服务投诉问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从近五年的“汽车合同纠纷”问题投诉量走势可以看到,“提不到车”投诉走势波动较大,在2021年达到,前11月累计投诉多达千宗,从侧面也反映出部分车企的确存在交付延迟的问题,且在处理消费者合理诉求时方法不得当,从而引发大面积投诉。相对而言,“定(订)金纠纷” 近五年的投诉走势大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势头,具体投诉表现多集中在“不退还定金” ,据消费者反馈,部分车企经销商在无法按时交车的情况下,拒不退还定金。
从上述图表中不难看出,在近五年“汽车合同纠纷”投诉中,自主品牌的投诉量要远高于其他各国别品牌,日系、德系和美系品牌投诉量虽与自主品牌差距较大,但也存在一定体量,且大幅于韩系等国别品牌。从能源属性角度来看,汽油车和插电混动车型投诉量均突破了千宗,在近五年的“汽车合同纠纷”中占据了较大比例。相比之下,纯电动车相关投诉总量虽然不高,但却呈现出逐年阶梯式增长态势。
汽车合同猫腻多
消费者购车应擦亮双眼
合同条款未规定甲方违约责任
事实上,从车质网受理的大量与汽车合同纠纷相关的投诉可以看出,一方面,汽车合同纠纷投诉的逐年递增,反映出当前汽车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反映出车企对于经销商在销售层面的监管力度不强,汽车合同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从而导致汽车合同条款漏洞百出,当然也不排除部分经销商为满足自身利益而刻意为之。据车质网统计显示,在已受理的汽车合同纠纷投诉中,车主提供的汽车销售/定购合同千差万别,甚至同一地区、同一品牌的合同制式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在部分合同的“违约责任”条款中,相关规定也是五花八门,但无一例外地都忽视了消费者权益,大小“坑”不断,消费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甲乙双方违约责任不平等
据粗略统计,这些合同条款中存在的大小“坑”大致分为几类,1是合同“违约责任”条款中未明确规定甲方(出卖人)违约责任;2是“违约责任”中甲乙双方的责任不平等,如因乙方(买受人)原因导致未提车车的,乙方要承担不退还定金的责任,而如因甲方原因延迟交付车辆的,只规定了甲方应全额返还乙方(买受人)定金,但对于甲方的违约责任未做规定,按照《合同法》一百一十五条定金罚则规定,“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3是在制式合同中未明确标明车辆交付时间,有手写交付时间的未盖章确认;4是合同无甲方(出卖人)有效盖章等。不难发现,这些合同中的漏洞全部都是有利于销售方的,经销商维护自身利益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此而无视消费者应有的权益,便违背了合同公平性的原则。
据车质网数据统计,2021年前11月受理的定(订)金纠纷中,经销商未退还或拒绝退还定金的投诉占比超过了四成。因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遇到上述不公平条款时,要及时与经销商沟通协商,避免踩“坑”而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汽车合同规范难统一
应多方共同推动
《汽车经销商管理与服务规范》中的合同范本
那么,既然当前汽车合同存在不规范以及不公平条款等情况,为何不能像房地产等行业一样推行统一规范制式的合同?事实上,早在201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汽车经销商管理与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便包含了《新车买卖合同》范本。根据范本条款,在“违约责任”中,对于甲方(出卖人)的责任进行了规范,不仅有明确条款规定“延期交车辆超过 1个月的,乙方(买受人)有权解除合同,甲方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同时还加入了“甲方(出卖人)不按时交付车辆应支付一定比例违约金”的条款规定。兼顾了甲乙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保障了合同的公平性。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该标准迟迟未能实施。除了国家层面的推动外,各地方也存在合同规范化的呼声。据业内人士介绍,此前各地方工商局曾推动过汽车合同的统一制式,但由于牵扯到多方利益,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汽车合同规范,特别是规范与消费者权益有关的条款,对于减少汽车合同纠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否则,一旦发生合同纠纷,消费者一方往往都处于被动局面,难以争取到合法权益。来自重庆的赵先生向车质网反馈,自己在缴纳了4000元购车定金后,经销商迟迟未能交付车辆,于是提出退定金,但由于双方签订的合同中缺少交车时间以及甲方违约责任的条款,导致经销商迟迟不给退还定金。在车质网受理的相关投诉中,与赵先生有相同遭遇的不在少数。就此,盈科律师事务所的蒋苏华律师建议,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进行维权,同时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主张经销商双倍返还定金,但应在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的前提下进行,同时还要注意留存相关证据。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交易量不断攀升,汽车合同纠纷也呈现出增长势头,合理规范汽车合同对于维护汽车市场公平交易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在此也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汽车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应共同推动统一的汽车合同范本落地,减少汽车合同纠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总结
引发汽车合同纠纷的根源在于合同条款的不规范,推动统一制式合同势在必行,同时企业也应加强对于经销商在销售层面的监管,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多方共同努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一个公平公正的汽车市场秩序。